快訊 來源:新黃河客戶端 2023-08-18 21:28:57
近日,濟南市中區法院收到濟南某超市回函,表示已根據法院建議加強了相關硬件、文化建設,現在問題已得到極大改善,對此表示感謝。
超市遇到了什么問題?法院又是如何助力的?來看下面這起案件——
市中區人民法院刑庭法官于穎慧
(相關資料圖)
基本案情
2022年7月17日至8月16日,被告人陳某某先后11次到濟南某超市,以漏掃商品二維碼、逃避支付部分商品貨款的方式,盜竊店內商品,盜竊價值2134.43元,后店內員工發現其行為并報警。同年8月16日,公安人員將陳某某抓獲到案,其到案后對上述犯罪事實供認不諱。案發后,陳某某退賠超市3809.32元。
法院審理
法院經審理認為,被告人陳某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,多次秘密竊取他人財物,數額較大,對被告人陳某某以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,緩刑一年,并處以相應罰金。判決作出后,被告人陳某某未上訴、公訴機關未抗訴,目前該判決已生效。
法官說法
近年來,隨著智能化、數字化的普及,社會信任體制逐步建立,一些大型商超設置了自助結賬系統,顧客可以自行掃碼結賬。但這種方式在為顧客提供便利、輕松購物的購物體驗同時,也給一些人可乘之機。
2023年以來,市中區商超失竊類案件頻發。本案承辦法官認真梳理案情,分析原因,發現該類犯罪有以下幾個特點:一是行為人多是通過漏掃、假掃、掃描后再取消等手段,逃避支付部分商品貨款完成盜竊,往往難以被發現;二是盜竊對象總體價值不高,但存在“少量多次”情況,盜竊目標選擇上“黏性”較高,常在同一家店內反復作案;三是結伙盜竊現象突出,行為人與家人、親友結伙,互相掩護,以更方便地實施盜竊。
這些案件,案值雖小但頻繁發生,不僅造成了實體商超直接經濟損失,影響了企業正常經營,也對當地的營商環境造成不利影響。市中法院發揮法院服務大局,構建法治化營商環境的積極作用,由刑庭庭長呂青帶隊主動到濟南某超市,與超市管理人員座談交流,發出司法建議,為企業堵住經營漏洞出謀劃策。
記者:陳彤彤 編輯:劉梅梅 校對:高新
標簽:
免責聲明:市場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此文僅供參考,不作買賣依據。